如果说战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牌局,那最近这几天,俄罗斯突然不讲牌品了。连续三次轰炸一栋早就废弃的政府大楼,图啥?外人可能看不懂,但懂俄乌这摊事儿的人,光看动静就知道,事情闹大了。
谁还记得上周乌军干了两票硬茬?一次是突袭俄境内机场,把好几架战略轰炸机搞成废铁。要知道,这玩意不光贵,还是俄军空中威慑的门面担当,动静比炸个兵营大多了。 另一次,是对那座举世皆知的大桥动了手。据说1吨多的炸药直接轰在桥墩上,整座桥差点断成两截。后果?俄方交通中断,战略通道卡壳,名义上的“克里米亚归属”也跟着尴尬了。 这两下子,直接把莫斯科的脸面撕得干干净净。别看官方嘴上说不痛不痒,背地里火冒三丈是肯定的。
然后就是这两天的事,俄军派战机三波轮番轰炸赫尔松市中心的那栋破楼。注意,这楼早在几个月前就废了,连乌军自己都不进。结果,俄方第一波扔了几发,发现动静小,第二波上重弹,第三波干脆炸废墟。 有人问:有啥意义?说白了,战术上一毛钱用都没有。但这种事本来就不是为了打仗,而是心理战。 你乌克兰前脚偷袭我后方,我后脚就把你象征意义最重的地方铲平。虽然炸的是空楼,可是全世界都看着,俄罗斯这波就是给你个明牌警告:想挑衅?付代价。
为什么偏偏是赫尔松?这地儿有故事。 当初俄军闪电进攻,赫尔松是第一个拿下的大城市。对俄方来说,这不仅是地盘,还是脸面。结果打了不到九个月,又被乌军反攻拿回去,成了俄军战略上的耻辱点。 自打丢了赫尔松,俄军就像个坐门口喝闷酒的大爷,天天盯着,逮着机会就扔点炮弹、搞点袭扰。说到底,这座城市是俄方心里一根老刺,这波趁偷袭风波,顺势把这里当出气口,再正常不过。
顺着这股子火气,俄军这一周明显开了挂。无人机满天飞,导弹横着走。据乌方自己数据,光6月5号一天,就有400架无人机+40多枚导弹同时起飞,攻到连乌西部贴着波兰边境的城市都挨了炸。 过去俄军打基辅、哈尔科夫,西部城市一直偏安一隅,这回连利沃夫、捷尔诺波尔都进了目标清单。这意味着啥?俄方不光是泄愤,而是全面破坏乌军后勤线、兵员调度、物资仓库。 换句话说,俄方在趁谈判氛围浓的时候,疯狂清算,压榨乌克兰手上最后的家底。
别天真,以为谈判就代表停火。战争史告诉我们,越是离桌子近,战场上下手越狠。谁都想在签字之前多捞点筹码,捅你两刀,谈桌上我就多要两成。 这回俄方就是这套路。一边装谈判使者,一边轰炸废楼、空袭全境,顺便羞辱一下对方。尤其那座政府大楼,已经废弃还反复炸,就是为了制造国际舆论,让乌方当众丢脸。 最早这仗是抢地盘,后来是抢资源,现在彻底成了抢话语权。谁在国际舆论里看起来强势,谁在谈判桌上有资格定价。你说炸座废楼没意义?不,这就是意义。哪怕炸空城,画面够震撼,就能上新闻头条,给对方压力。 更狠的是,俄军还甩出所谓“卫星图证据”,说这栋楼是军事据点。可网友一扒,图片里都是商场开业照,连橱窗广告都能认出来。讲真,俄罗斯这波也是真不走套路,玩得就是心理摧毁。
曾经30万人的大城,现在最多6万滞留,长期炮击+空袭+断水断电,留下的要么是走不了的老人,要么是顽固的死忠。对俄军来说,这城战术价值不大,但象征意义依然存在。 等谈判一旦破裂,这里极可能是下一个主攻点。毕竟现在俄军在第聂伯河东岸集结重兵,赫尔松是他们想要捞回脸面的必争点。狂轰废楼,只是前戏。 所以,别指望这仗能“体面收尾”。俄乌双方都是血性国家,谈判桌摆上去,火力管控反而放开。尤其俄方,心态极端好面子,报复心极重,搞象征性打击的手段一波比一波狠。 所以这场冲突,越到收官阶段,越别盼着轻松,反而更容易搞大场面。赫尔松废楼事件就是个前菜,接下来,还会有更炸裂的。
|